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专访|王静:泛亚电竞工艺美术传承发展是提升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泛亚电竞

专访|王静:泛亚电竞工艺美术传承发展是提升民族自信的重要来源

2024-12-22 19:11:0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博物馆成为年轻人热门打卡地,国风汉服和国潮文创亦热度不减,《黑神话:悟空》等中国元素丰富的游戏影响力遍及全球……如今,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成为大趋势,工艺美术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代表,在当今社会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12月16日,上海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相关高校、行业的80位艺术家的122件(套)作品。众多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青年教师、学生携作品参展,表达他们对当下工艺美术发展的理解。

  作为展览主办方,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工艺美术立校的特色院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静认为,工艺美术对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这些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是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澎湃新闻: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民族自信心有何独特价值?

  王静:工艺美术行业承担着助力文化强国和制造强国的两大重任,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我们的工艺美术起源于石器时代,人们把石头、贝壳等物品制作成装饰品或工艺品,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工艺美术的历史基因和现实资源都非常丰富。我们能够通过工艺美术材料、工艺以及作品认识中国文化,人文风貌,从古至今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这样的世代传承中,我们不断地强化民族的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工艺美术的精湛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这些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是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来源。目前,许多工艺美术项目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跨越语言隔阂,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和共同的艺术追求。带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走向全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工艺美术能够与现代设计实现融合创新,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光彩,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澎湃新闻: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工艺美术如何帮助构建和传达中国的文化形象?

  王静:工艺美术能够担当国际交流的桥梁,通过国际艺术交流展览等形式,让世界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高超的审美和技艺水平,以及当下的生活面貌,增强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在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上,文化领域特别是文化艺术品的流通是重要的突破口。我们能够通过搭建工艺美术品交易流通的大平台,让中国的、东方的艺术品走向世界舞台,进一步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在国际品牌建设上,工艺美术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和现代营销手段,成为传达中国文化的鲜活载体。例如,将传统刺绣、花丝镶嵌等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结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时尚品牌,通过讲述品牌故事,加深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王静:学校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通过国际论坛、展览和合作项目,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在“走出去”上,学校依托上海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头堡作用,先后在埃及、土耳其、斯洛伐克、印尼举办“一带一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将海派玉雕、金山农民画等上海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师生作品带向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我们的师生将“工艺中国”课程带到了“一带一路”国家;拍摄的《海上艺匠》系列纪录片在海外播出,以创新形式融入海外语境,不断助力提升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效果和水平。

  在“引进来”上,我们已经举办了十余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暨国际(上海)非物质遗产保护论坛,吸引了数十个国家,上千位政府领导、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参加,汇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作品,达到国际行业顶尖水平,已经列入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设内容和《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重点项目,入选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最佳海外传播案例”和2022—2023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百例”。同时,我们持续实行“海外艺术家驻留计划”,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驻场教学,带来传统工艺与新材料新工艺跨界结合的国际理念,打造多元教学环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加深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自信。

  澎湃新闻:作为以工艺美术立校的特色院校,如何助力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

  王静:作为全国56所双高建设院校中唯一一所艺术类院校,学校借鉴国内外艺术类高校发展经验,着力打造“高、特、精、亮、强”的特色标杆校,通过“非遗传承”“数字文化”“国际传播”等工程,探索高职院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样板路。

  泛亚电竞

  我们积极开展非遗手工艺抢救性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建设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展濒危手工艺非遗实物保护;建设中国工艺美术数字积累中心和国家级长三角工艺美术虚拟仿真实训创新基地来实施非遗数字化积累与保护。

  泛亚电竞

  并进一步通过先进技术激活优秀文化,以数字赋能文化互动体验,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等合作,探索“创新科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作品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互动方式。

  我们服务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培养了上海近半数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一大批知名设计师、艺术家及企业家。助力城市文化内涵提升,让艺术融入公共生态空间,落实“上海市公园主题功能拓展项目”,与古猗园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江南文化论坛、艺术展览、创意市集等活动,丰富公园公共空间艺术气息,助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形成城市的有机体。

  我们持续推动非遗走进人民生活,获批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非遗传承体验基地,组建数百人的师资服务团队,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美育教育活动。

  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我们加速推动国际交流和“职教出海”,举办高水平、高规格的国际化非遗保护论坛和展览,将国际化非遗引入中国,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同时,积极推动非遗出海,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选择世界文明的标志性文化场馆作为展示平台,以海派非遗作品展现上海文化魅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提炼红色育人元素,培育广大师生红心向党、报效家国的坚定信念。通过丰富活动和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堂,让学生在学会“做活”的同时学会“做人”,实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例如,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有一门由“双带头人”精心打造的《创意首饰设计》课程,就将党史作为设计主题内容,从党史学习与首饰设计技能两个维度推进教学,实现了党史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双融通”。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师生通过《海上艺匠》《建党百年砖》等纪录片的拍摄,在一线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体会大师的工匠精神、以及挖掘学习具有上海本土特色的党史故事。

  王静:学校通过人才输送、设计帮扶、教育帮扶等方式,挖掘乡土价值,带动乡村产业经营,活化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的骨干教师分别前往云南德宏、新疆叶城、喀什等地开展文化教育帮扶。比如玉雕专业的支教老师,扎根云南德宏等地十多年,培养了数百名少数民族学生,为他们提供来上海老凤祥的实习机会,培养的学生有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人获得云南省玉雕大师称号,他自己也被授予“上海市助力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在新疆,有丰富的玉石资源,但亟需玉雕技艺和产业的赋能。我们建起喀什第一个玉雕工作室,助力开设了南疆地区第一个艺术设计类专业。

  在山东郯城、贵州台江、云南新华村等地,我们通过工作站建设,对当地传统手工艺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帮扶、振兴乡村的措施,不仅发展了各类“美丽”经济,更发挥了民族工艺在振兴乡村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工美经验”。

  澎湃新闻:学校的年轻师生是如何参与到传统手工艺非遗传承中,并与现代设计进行创新融合的?

  王静:学校拥有成立十余年的工艺美术研究中心,是以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为重心、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实体教学和研究机构,目前已拥有了较高的学术和行业影响力。

  研究中心实施长聘制、项目制“大师技艺传承计划”,引进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教授,开设大师技艺传承工作室,开展手工艺非遗特色技艺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现设有玉雕、木雕、竹刻、砚刻、金属、陶瓷、漆艺、玻璃、银饰、景泰蓝、纤维、刺绣、编织、印染、书画、修复、家具等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类非遗传承工作室40余个,涉及民族技艺20余项,促进非遗校园活态传承。

  在大师技艺传承工作室里,学生能够直接向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学习,培养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自信,在承袭高水平传统技艺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实现创新和自我成长。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有的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有的成为非遗传承人,有的评上了上海星锐工艺美术大师,纷纷活跃在工艺美术行业的一线。

  王静:工艺美术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审美、文化和技艺,也满足了当下人们对于美好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选择工艺美术,意味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艺术天地。

  也要不断创新,让中华传统工艺能够与现代设计、科技相结合,让作品不仅在展示厅,也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仅在教室,也进入市场推动产业发展。

搜索